【福虎納福】祭亲人践孝行——扫墓纪实随笔
【雨中的思亲情怀】
在许多人的心中,墓园是惆怅和伤感的代名词,透着阴冷和寂寞。可谁曾想,这静谧肃穆之地,保存着他人的思念与牵挂,有他们时刻惦念的亲人。
大年初二早上7点,天空飘起了小雨。春雨如丝、细雨蒙蒙,一滴接一滴地样子像极了人们去祭祀亲人那种急切的情景。入园的人络绎不绝,在入口处,人们有序排队等待核验。
黑色、蓝色、黄色、米色、粉色,一把把雨伞拼凑成了一幅“迎春图”,为稍显阴冷的小雨天带来了节日的气息。每个小花伞背后都有一个思亲故事。小花伞下人们的眼色似述说哀思、似泪咽无声、似魂牵梦绕、似昼思夜想......淅淅沥沥雨点飘在了人们的头上、脸上、衣服上;飘在了屋檐上、大树上、小草上;飘在了墓碑上、鲜花上、祭品上......
雨滴落在水池中,泛起一朵朵小小的莲花;落在地面上,溅起粒粒尘土起舞。上山扫墓的人们坚定脚步大步向前;正在扫墓的人们动作不停,擦拭墓碑、摆放鲜花;已经扫墓完了的人们,却没有慌忙下山,而是嘴里喃喃自语的和“亲人”拉着家常....
(祭祀群众将花瓣洒向墓碑,以寄托哀思)
一名70岁的老人,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向墓园的山顶走着。老人腿脚不便,走两梯,便要歇息一会儿。听闻她是来探望她的父亲。即使无法自如行走,老人依旧坚持每年都来。她说,养育之恩,永生难忘。即使是现在腿脚不像从前那么利索,但每年春节都会为父亲扫墓。
96岁的老人刘旭,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通过绿色祭祀通道后,在园区的休息椅子上等待正在祭祀通道核验的女儿、女婿。当问到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来墓园扫墓时,老人说,这里住着他的爱人,是陪他走过风雨、度过欢乐、尝过人间百味的亲人!即使爬不上山,能在这寿山广场望一眼也好。在墓园里,这样的身影还有很多,他们或许已不再年轻,或许记忆已经开始衰退。但在内心深处,对于心上惦念之人的牵挂却永远不会褪色......
不似其他区域的热闹,博爱园和生命之树园区也静静的摆放着祭祀鲜花。虽然安静却也充满着力量。博爱园和生命之树园区是遗体捐献纪念园和生态节地园区,献上鲜花的,除了直系亲属,或许也有与逝者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。他们只是听过逝者的事迹,却铭记他们的付出,并且感恩他们的大爱无疆...鲜花静静摆放着,诉说着对逝去故人的怀念与爱意...
【雨过天晴 琴音缭绕】
不一会儿,雨停了。太阳从山坡上缓缓爬起,给南寿山墓园包裹上一层柔和的金色光晕。空气在雨过天晴后显得愈发清新,微风浮动,园区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生机勃勃,散发着春意盎然的气息。
。
伴随着和煦的阳光,在南寿山墓园的各个角落传来缕缕琴声。时而缓缓如流水,时而低回如私语,时而高亢如山峰。琴声清澈明净,在园区潺潺流动,令人心旷神怡。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节,都会有琴师在园区进行演奏。古琴、笛子、空灵鼓等多种器乐的交融,为人们的祭祀祈福营造清心静雅的祭扫氛围,在春节期间形成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。
伴随着清雅的琴声,春节第二天的祭祀工作也已结束。据不完全统计,2月2日(大年初二)进园扫墓群众约1万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