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】大年初五·端月 ——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正月初五祭扫纪实
在农历的年轮中,端月以其独有的韵味,悄然拉开了一年的序幕。作为正月的雅称,端月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,更以其独特的景致与氛围,勾勒出一幅幅温馨、祥和而又充满希望的画卷。端月之晨,如羞涩的少女。在晨光的照耀下渐渐苏醒,缓缓揭开她神秘的面纱,展露生机勃勃之象;端月之夜,如斑斓的星空。在灯火与烟花的交映下,人们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。端月之韵,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美景和节日氛围,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份希望和温情。
端月,是一首关于重生与希望的诗,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温情的画。它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,找到了前行的力量,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,学会了珍惜与感恩。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与期待,正式步入新的一年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【琴音袅袅诉哀思】
清冷的空气中,一缕悠远的琴音缓缓流淌,那是非遗传承人正在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大殿外弹奏古琴。琴声低沉婉转,仿佛穿越时空,将思念与缅怀娓娓道来。
古琴,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其音色深沉,余音悠远,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清微淡远”的中和雅正之美不谋而合。古人常以琴声寄托哀思,抚慰心灵。在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,古琴的悠扬琴声更能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、宁静致远的氛围,让人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。
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每年都会邀请非遗传承人弹奏古琴,将非遗文化融入墓园祭祀。我们希望通过古琴演奏这种形式,让人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领悟生命的真谛。
【坚守在静谧的岁月里】
在人生的尽头,有一片静谧之地,那里是岁月最终的归宿,也是我们心灵得以安宁的港湾。在这片被世俗忽视的土地上,有这样一位业务员,她以无畏的勇气与深沉的爱心,坚守了几十年,为逝者送上最后的尊严,为生者留下无尽的慰藉。她就是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的业务员赵志容。
1992年,是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建园的年份,也是她与这里故事的开始。从1992年至今,她始终坚守在此,日复一日地穿梭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,见证着无数的生命记忆与故事。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,但她的眼神依旧明亮而坚定。几十年来,她为逝者抚平尘世的疲惫,为生者搭建起心灵的桥梁。
她的工作虽然不算非常复杂,但是并不轻松,甚至时常面临世俗的偏见与误解。但她从未退缩,从未抱怨。她知道,这份工作虽然被世人所忌讳,但却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她愿意用自己的努力,为逝者送上最后的祝福,为生者保留一份珍贵的回忆。每一次面对逝者的家属,她总是以最真挚的情感,最专业的态度,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与支持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奉献,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与关爱。
赵志容(左一)正在为群众办理业务
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,为逝者送上最后的尊严,为生者留下无尽的慰藉。她的身影,是这里最温暖的风景;她的存在,是生命终点处最温柔的守护。而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,正需要这样的人——他们在时光的长河中,用一颗赤诚之心,守护生命的尊严,传递人间的温情。
据统计,2025年2月2日(大年初五),我园共接待来园祭祀群众约1万人次,入园车辆约1200车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