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缅怀与希望 ——南寿山人文纪念公园清明祭扫小记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5-04-0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【清明节即事】

“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”当春日的微风轻拂,梨花如雪般飘落,清明节便在这如诗的时节悄然来临。清明,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承载着大自然的规律与变迁;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。

这一天,我们祭拜先人,寄托哀思;这一天,我们感悟人生,珍惜生命。

600120318bb74aeba2b1a6335695b13f.JPG

“帝里重清明,人心自愁思。车声上路合,柳色东城翠。”一年一度又清明,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,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。一个“重”字,一个“愁”字,为清明增添了青灰的愁绪,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。

在晨光中,人们踏上了扫墓的路途,每一步都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眷恋,每一眼都仿佛能看到亲人的音容笑貌。

1675663c3f1a41ceb11244bcd5c37321.JPG

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生死别离处。冥冥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”凄凉而又庄重的清明祭扫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。即便人们在墓前放声痛哭,那哭声也无法传达到冥冥之中的重泉。

清明是一个充满哀思与缅怀的节日,它提醒着我们,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与短暂,要用心去感受每一次相聚的美好。

05bc811a85014aa99d245c4e4e5abd41.JPG

“世味年来薄似纱,谁令骑马客京华。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。素衣莫起风尘叹,犹及清明可到家。”诗人陆游在清明时节身处临安,尽管对世态炎凉感到无奈,但心中依然牵挂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,渴望在清明时节回到家中,与亲人团聚。

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,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,珍惜眼前的生活,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。

8c5e180b748c4a739e55c0ccd313eb5e.JPG

【墓区的众生相】

故事一:70旬夫妻扫墓记。“老母亲,我们来看您了!今天的天气不错,有微微的风,没下雨,墓区的黄桷兰又开了,满园都是花香!”已过70的王爷爷一边插着彩旗,一边说道。

据王爷爷说,他的母亲、舅舅、舅妈、姨父、表亲都选择了这一区段的墓位,一是南寿山墓园环境好,清幽、静谧,觉得逝去的亲人们在这安息他们也安心。二是南寿山墓园管理好,从选墓到安葬、从管理到服务,工作人员耐心、细心、贴心,并且会根据客户需求,帮助客户选择满意的墓位。三是将逝去的亲人安葬在一个墓区,方便祭奠。

c1a97ed1ea7f4b35a4ef0d6ce76c47ca.JPG

故事二:家人同行祭亲人。“父亲,我们看您了!春节家里事情太多,没能回来,清明,我们就早早地订好了票,一起回来看您了!......”妹妹仔细地擦着墓碑、姐姐缓缓地拿出父亲生前爱吃的食物。一幅墓前祭奠画面呈现出来,不经意让人将墓园、哀思与惆怅联系了起来,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瞬间涌上心头。

70b5323f485941ad87870b7f49b64d1e.JPG

踏步在墓区,你会发现,最触动人心的是那些无声的细节:墓碑前放着半瓶未喝完的矿泉水、供果旁歪倒着儿童画,还有碑角压着的明信片……这些零落的痕迹,像散落在时光里的密码,拼凑着生者与逝者的私密对话。

c077d148dc2744be8093b8f39ca0ebed.png

墓园,是生命的终点,也是爱的起点。在这里,我们用敬畏之心守护逝者的安宁,用感恩之情铭记生命的恩赐。

  据统计,2025年4月4日,我园共接待来园祭祀群众7000余人次,入园车辆1300余车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