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“低碳祭祀”成为一种生活态度
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,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。按照传统习俗,人们会在祭祀节日前后为亲人上坟祭扫,并通过放鞭炮、烧纸钱等旧习俗表达怀念之情,但这种祭祀方式会导致噪声扰民、纸钱乱飞、灰烬遍地,严重污染环境,甚至引发火灾,与越来越讲求文明、环保的时代精神不合拍。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世峰也指出,丧葬陋俗问题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格格不入,与党员、干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背道而驰,亟须加以整治。
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》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:党员、干部应当带头文明祭奠、低碳祭扫,主动采用敬献鲜花、植树绿化、踏青遥祭、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,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,不得在林区、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、燃放鞭炮。积极参与社区公祭、集体共祭、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,带头祭扫先烈,带领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。
建立生态环保、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。泸州市南寿山墓园管理处根据两办《意见》精神,决定在园区内实行禁止燃放鞭炮和焚烧冥币,凡来园祭祀者不得私自携带鞭炮、冥币等,园区内也将逐渐取消对香炉等焚化器皿的提供,希望广大党员、干部带领群众自觉遵守园区规定,抵制丧葬陋习,积极加入到文明低碳祭扫的行列中来,还逝者一个安静舒适、远离污染的安息之地,也为推进殡葬改革,切实治污减霾,保护城市环境尽一份自己的义务。
献一束鲜花,唱一段旋律,奏一曲古乐,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,不仅要让“低碳祭祀”成为一个时尚话题,更要成为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。